大灣區(粵港澳大灣區),是中國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,包括香港、澳門以及廣東省的廣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、惠州、東莞、中山、江門、肇慶9個城市。這個區域正在通過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互聯互通,實現更加緊密的經濟和社會聯系,逐漸形成一個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。近期,廣佛南環、佛莞城際鐵路的即將開通,預示著大灣區交通網絡的又一次飛躍。廣佛南環(佛山西站—番禺站)、佛莞城際(番禺站—東莞西站)將與已經開通的佛肇城際(佛山西站—肇慶站)、莞惠城際(東莞西站—小金口站)首末相連,實現“四線貫通”運營,形成一條全長258公里,橫跨5座城市,有效加強廣州、佛山、肇慶、東莞、惠州等城市的區域交通聯系的交通大動脈。
這一交通動脈的創新之處在于其地鐵化運營模式。與傳統鐵路不同,這四條城際線路由地鐵集團負責建設和運營,站臺、標識和報站系統與地鐵相似,盡管票價可能有所不同。此外,超級城際鐵路采用了“站站停+大站快車”的公交化運營模式,設有39個站點,最高時速可達200公里。乘客可以隨到隨走,無需提前購票,城際鐵路公交化多元支付票務系統則實現全國交通一卡通、嶺南通、羊城通、廣州地鐵APP城際乘車碼等多種支付方式進站乘車(微信和支付寶等第三方乘車碼暫不支持)。這與高鐵和城際鐵路形成了鮮明對比。城際地鐵的出現,標志著我國高鐵、城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融合。過去,這兩套系統分屬不同的管理體系,鐵路系統負責跨市跨省的長途出行,而地鐵系統則專注于城市內部及其周邊的短途交通。然而,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,跨市連通成為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,高鐵、城際鐵路與地鐵的融合成為可能。城際地鐵的運營,為那些不具備建設地鐵條件的城市提供了新的交通解決方案。通過都市圈戰略,借助地鐵化運營,將傳統的城際鐵路變成“大號地鐵”,一些城市得以將地鐵路網延伸至周邊城市,實現了區域交通的一體化。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最成熟的世界級城市群,其11個城市已經形成了緊密的聯系。廣州和深圳的都市圈獲批,標志著全國最成熟的國家級都市圈的形成。大灣區擁有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、高密度的機場群和港口群,以及發達的高鐵、城際和地鐵網絡。珠江口的“大縫補術”通過包括深中通道、虎門大橋在內的11條跨海通道,將珠江東西兩岸緊密連接。大灣區已經實現了“1小時交通圈”、“1小時經濟圈”和“1小時生活圈”的目標??绯堑罔F的開通,使得珠三角地區的跨城通勤頻次遠高于其他城市群。大灣區不僅擁有香港、深圳、廣州等國際金融中心,還有深圳、廣州、東莞等萬億級城市,以及珠海、中山、惠州、肇慶、江門等工業大市。廣東省提出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的“黃金內灣”,以促進廣州、深圳、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協同發展。大灣區以不到全國0.6%的國土面積,創造了全國1/9的經濟總量,并聚集了8600多萬人口。大灣區已經擁有超過7.5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,其科技集群在全球排名中連續四年位居第二。大灣區擁有強大的經濟產業、龐大的人口體量、強勁的創新動力,帶動了灣區內部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資金流的密集流動。
大灣區的跨市地鐵、城際地鐵、跨海大橋的涌現,不僅提高了區域內的互聯互通水平,也促進了大灣區向一個高度一體化的超級城市群發展,使得大灣區越來越像一個統一的、功能齊全的“超級城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