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廣州市政院工作期間,作為廣州市軌道交通7號線二期工程蘿崗站土建專業負責人,全程參與了該站的設計與施工過程,見證了一個車站的從無到有,其中值得總結的地方很多。空閑之余,就從結構、巖土設計的角度去小結一下。
車站位于香雪三路與開創大道交叉口,沿香雪三路南北向布置。車站地下三層,與6號線蘿崗站L型換乘。場地西側為蘿崗車站,設置5個出入口,E出入口與商場合建,與商場基坑共用圍護結構,錯期開挖。A出入口兼具路口過街功能,采用頂管法施工。該工程土建費約3.2億元,車站長約166m,主基坑周長約410m,坑深約24.9~27.4m。
初步設計工作2017年8月份開始,車站已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。
車站總平面圖
1、基坑深約24.9~27.4m,基坑底部大部分位于全風化花崗巖層<6H>,局部位于強風化花崗巖層<7H-a>中,因此如何避免殘積土、全風化混合巖遇水軟化是本工程的技術難點。2、場地初勘孤石揭示率達66.7%,強度高達上百兆帕,在孤石發育區施工也是本工程的技術難點。3、蘿崗站兩端盾構始發,其南端則為全球首臺“TBM+土壓+泥水”三模盾構機始發,配套要求高,需要重點關注。4、作為七號線二期重點車站,是關鍵工期的關鍵工作。前期工作量大而雜,工期要求緊。5、涉及工法多,有明挖順做、局部蓋挖、矩形頂管法等,對設計、施工、管理要求高。6、涉及邊坡開挖、名貴樹種保護、商業地塊合建和既有線車站改造,技術分析、設計、施工協調難度大。針對以上重難點,我們與工點其他專業如建筑、環控、給排水、電氣等通力配合,在總體設計單位(廣州地鐵院)、設計咨詢單位(鐵一院)的指導與大力支持下,同施工總包單位(中鐵隧道局)一起通力合作,歷經艱難困苦,順利完工,來之不易。針對難點1、2,本工程率先將鉆孔咬合樁成功大范圍應用于車站主體基坑支護,替代常規連續墻方案。圍護樁范圍內孤石,采取全回轉全套管鉆機取芯、旋挖鉆+合金筒鉆取芯等處理方案,將孤石處理方法與圍護結構成槽(孔)工藝統籌考慮。大幅節約了成本和工期,社會經濟效益顯著。針對難點3、4,將整個車站范圍(含附屬結構)分為三期施工,合理規劃,統籌設計與施工,優先解決盾構始發問題,保證區間掘進進度;對南端盾構始發井采取特殊加固措施,滿足盾構正常始發的前提下,對既有六號線區間和車站的影響降到最低,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。
主體基坑平面布置圖
針對難點5、6,采取如下措施:根據具體開挖需要決定是否加蓋、精細化設計各工法圖紙,突出細節和施工便利性;修改盾構機輪廓線避讓名貴樹種;商業地塊設計進行無縫對接,一墻兩用,一次施工完成,節約造價和時間成本;邊坡開挖考慮景觀效果,覆綠美觀自然;對既有線改造方案進行多輪優化,在不影響既有六號線運營的情況下,實施大開洞換乘改造,保證兩邊安全。
六號線車站改造三維計算模型及結果
施工中航拍圖
車站主體基坑開挖
出入口頂管始發
完成后站廳實景圖
完成后出入口和邊坡實景圖1
完成后出入口和邊坡實景圖2
該車站項目規模較大,設計周期長,同時也涉及到工點設計單位內部的各專業之間的密切配合;還需要跟甲方、設計總體單位、設計咨詢單位、監理、施工總包單位、分包商等各方關系的協調,較為復雜。所以,除了設計任務本身外,設計對接、各方聯絡等需要很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力,才能順利完成工作,在此也得到了鍛煉與成長。在工程設計及實施過程中,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,在工程設計的同時進行一些研究,也是很好的總結提高自己的機會。正如導師曾說,“結合工程開展科研,科研要源于實踐、高于實踐、用于實踐,這樣的科研才有意義?!?/span>結合該車站的設計實踐,發表論文《既有地鐵車站換乘改造方案結構分析及三維數值模擬》(期刊《廣東土木與建筑》(2020-06))。設計本身具有意義感,看到藍圖變為現實,就像夢想成真,心中喜悅逸出。愿大家都能熱愛生活,熱情地工作,堅持不懈地學習,與時俱進,實現自身的價值,活的有意義。